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220篇诗文) (2350条名句)
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樵歌依远草,僧语过长林。鸟哢花间曲,人弹竹里琴。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
阮宅閑園暮,窗中見樹陰。樵歌依遠草,僧語過長林。鳥哢花間曲,人彈竹裏琴。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
东门垂柳长,回首独心伤。日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映花莺上下,过水蝶飞扬。借问同行客,今朝泪几行。
東門垂柳長,回首獨心傷。日暖臨芳草,天晴憶故鄉。映花鶯上下,過水蝶飛揚。借問同行客,今朝淚幾行。
草色随骢马,悠悠共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帆影连三峡,猿声在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草色隨驄馬,悠悠共出秦。水傳雲夢曉,山接洞庭春。帆影連三峽,猿聲在四鄰。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回合雲藏月,霏微雨帶風。猿聲寒過澗,樹色暮連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見楚宮。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sC々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琵琶寺里响空廊。熨火陂前湿荒戍。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
餘兄佐郡經西楚,餞行因賦荊門雨。sC々燮燮聲漸繁,浦裏人家收市喧。重陰大點過欲盡,碎浪柔文相與翻。雲間悵望荊衡路,萬裏青山一時暮。琵琶寺裏響空廊。熨火陂前濕荒戍。沙尾長檣發漸稀,竹竿草屩涉流歸。夷陵已遠半成燒,漢上遊倡始濯衣。船門相對多商估,葛服龍鍾篷下語。
东西南北望,望远悲潜蓄。红黄绿紫花,花开看不足。今年与子少相随,他年与子老相逐。
東西南北望,望遠悲潛蓄。紅黃綠紫花,花開看不足。今年與子少相隨,他年與子老相逐。
妾本舟中女,闻君江上琴。君初感妾意,妾亦感君心。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传杯唯畏浅,接膝犹嫌远。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转。宛转怨如何,中庭霜渐多。霜多叶可惜,昨日非今夕。徒结万重欢,终成一宵客。王敬伯,绿水青山从此隔。
妾本舟中女,聞君江上琴。君初感妾意,妾亦感君心。遂出合歡被,同為交頸禽。傳杯唯畏淺,接膝猶嫌遠。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轉。宛轉怨如何,中庭霜漸多。霜多葉可惜,昨日非今夕。徒結萬重歡,終成一宵客。王敬伯,綠水青山從此隔。
柔桑锦臆雉,相送到烟霞。独隐空山里,闲门几树花。草生杨柳岸,鸟啭竹林家。不是谋生拙,无为末路赊。
柔桑錦臆雉,相送到煙霞。獨隱空山裏,閑門幾樹花。草生楊柳岸,鳥囀竹林家。不是謀生拙,無為末路賒。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去國渡關河,蟬鳴古樹多。平原正超忽,行子複蹉跎。去事不可想,舊遊難再過。何當嵩嶽下,相見在煙蘿。
春天黄鸟啭,野径白云间。解带依芳草,支颐想故山。人行九州路,树老五陵间。谁道临邛远,相如自忆还。
春天黃鳥囀,野徑白雲間。解帶依芳草,支頤想故山。人行九州路,樹老五陵間。誰道臨邛遠,相如自憶還。
出自《横吹曲辞·雨雪曲》
出自《相和歌辞·度关山》
出自《相和歌辞·乌栖曲》
出自《杂曲歌辞·春游乐二首》
出自《杂曲歌辞·妾薄命三首》
出自《琴曲歌辞·王敬伯歌》
出自《杂曲歌辞·千里思》
出自《杂曲歌辞·荆州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