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七夕

声声慢 七夕朗读

桐阴重碧,豆叶轻黄,溪沙过雨无泥。
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
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
好风度,爱吹衣香细,点屐声低。
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
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
输成双星岁岁,料红墙银汉难跻。
孤梦远,尚牵人横阁小梯。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声声慢
相关诗文:

声声慢 七夕译文及注释

诗词:《声声慢 七夕》
朝代:清代
作者:朱彝尊

《声声慢 七夕》是一首清代的诗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景象,并借此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桐树下碧绿浓荫和豆叶上轻盈的黄色,以及溪水中流过的雨水不带泥沙,营造了一种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色。同时,诗人又描述了天空中卷起的轻盈云朵和一弯凉爽的月亮,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舒适宜人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开始回忆过去的经历,仔细思索着。他想起了昔日的游历,以及曾经与他一起走过回廊的那双纤细的手。他赞美了当时的风度,以及吹过衣角的细香和低沉的鞋履声音。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之情。他在问,有谁能说离别多会少呢?他将离别比作露水中的蛩虫和秋天的蟋蟀,它们只能停留在凝滞的声音中。他感叹着江淹的离别之恨,以及曾经在南浦迷失的旧时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将来的期许。他说输掉了双星,年复一年,预料到红墙之内的银河难以攀登。尽管如此,他仍然怀揣着孤独的梦想,依然牵挂着某个人,希望能够穿过横阁小梯再次相聚。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它以细腻的笔墨和富有意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悠远的氛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离别的痛楚和对未来的期待。

声声慢 七夕读音参考

shēng shēng màn qī xī
声声慢 七夕

tóng yīn zhòng bì, dòu yè qīng huáng, xī shā guò yǔ wú ní.
桐阴重碧,豆叶轻黄,溪沙过雨无泥。
jǐn juǎn xiān yún, yī gōu liáng yuè lóu xī.
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
xún sī xī yóu lì lì, jì huí láng qiàn shǒu céng xié.
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
hǎo fēng dù, ài chuī yī xiāng xì, diǎn jī shēng dī.
好风度,爱吹衣香细,点屐声低。
shuí dào lí duō huì shǎo, bǐ lù qióng qiū shuài, zhǐ jiě níng tí.
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
hèn bié jiāng yān, jiù shí nán pǔ dōu mí.
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
shū chéng shuāng xīng suì suì, liào hóng qiáng yín hàn nán jī.
输成双星岁岁,料红墙银汉难跻。
gū mèng yuǎn, shàng qiān rén héng gé xiǎo tī.
孤梦远,尚牵人横阁小梯。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朱彝尊诗文推荐

沙头宿鹭傍船栖,柳外惊乌隔岸啼。为爱秋来好明月,湖东不住住湖西。

女墙官柳遍啼鸦,小阁临风卷幔斜。笑指孩儿桥下水,雨晴漂出满城花。

鸭嘴小船浅水通,获花门巷萧萧风。荆南豫北斗新酿,不比吾乡清若空。

檇李亭荒蔓草存,金陀坊冷寺钟昏。湖天夜上高楼望,月出东南白苧村。

西埏里接韭溪流,一篑瓶山古木秋。惯是争枝乌未宿,夜深啼上月波楼。

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依家放鹤洲前水,夜半真如塔火明。

宝带河连锦带斜,精严寺古黯金沙。墙阴一径游人少,开遍年年梓树花。

春城处处起吴歌,夹岸疏帘影翠娥。一叶舟穿妆阁底,倾脂河畔落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