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懿上人持钵潜川

送懿上人持钵潜川朗读

坐觉青山忽上心,着鞭来欲故人寻。
万松未放孤云过,一饭共听幽鸟鸣。
莫厌崎岖穷野径,须怜料峭结春阴。
潜川耆旧如相问,千晨长同月一襟。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送懿上人持钵潜川译文及注释

《送懿上人持钵潜川》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山坐觉忽然在心头,
挥动马鞭,来送别故人。
万株松树还未散放,
一同用餐,聆听幽鸟鸣叫。
不要厌弃崎岖的野径,
应当怜悯这春天的寒气。
潜川的岁月久远如旧,
千个早晨,与你同享一片月色。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重。诗人在青山中静坐时突然感到离别之情涌上心头,于是挥动马鞭来送别故人。诗人与故人共进一餐,共同聆听着幽静的山谷中鸟儿的鸣叫声。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厌弃崎岖的野径,应当怜悯春天的寒气,体察自然的变化。潜川的岁月久远如旧,诗人希望与故人共度千个早晨,共享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离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青山、松树、野径等自然景物,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禅意的氛围。诗中的离别情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和无奈,而对友谊的珍重之情更是使人动容。诗人通过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变迁和岁月流转的思考。

诗中的"万松未放孤云过",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时节松树还没有散放的景象,凸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一饭共听幽鸟鸣"则表达了与故人共享宁静自然的美好时刻,寄托了对友谊的珍视和美好回忆的向往。

整首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和情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它通过自然景物和离别情感的描绘,引起读者对友谊、自然和光阴流逝的思考,唤起人们对珍惜当下、珍视友谊的共鸣。

送懿上人持钵潜川读音参考

sòng yì shàng rén chí bō qián chuān
送懿上人持钵潜川

zuò jué qīng shān hū shàng xīn, zhe biān lái yù gù rén xún.
坐觉青山忽上心,着鞭来欲故人寻。
wàn sōng wèi fàng gū yún guò, yī fàn gòng tīng yōu niǎo míng.
万松未放孤云过,一饭共听幽鸟鸣。
mò yàn qí qū qióng yě jìng, xū lián liào qiào jié chūn yīn.
莫厌崎岖穷野径,须怜料峭结春阴。
qián chuān qí jiù rú xiāng wèn, qiān chén zhǎng tóng yuè yī jīn.
潜川耆旧如相问,千晨长同月一襟。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王之道诗文推荐

湖外干戈半绿林,湖边葭薍晚森森。风霾未放远山出,岚气又连凄日阴。世乱且同吟啸乐,时来终快扫除心。天寒况是开炉近,应有佳人赋藁砧。

残岁连人日,同云暗海涯。晨开才曭晃,暮集复交加。野色铺霜缟,秋光散玉葩。老夫僵不扫,稚子走争拿。皎洁欺梅萼,严凝禁草芽,饿彪迷旧宋,惊雁失圆沙。有客方...

人言韩孟才相高,欲将诗骨追诗涛。可怜寒谷瘦不毛。青高倚松亦浪语,遂令后世称同曹。

官道千秋坐小车,仙随阮肇饭胡麻。男儿正患无津耳,千古留侯事可嘉。

篮舆兀醉出东门,赖有官舟为解纷。流马木牛今已矣,其余儿辈说三分。

一霎轻风过雨稀,满庭春色碎珠玑。使君载酒花前醉,更有新诗为发挥。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滨。

溪头柳色春无际,溪水浮天一张纸。东君戏草康乐园,旋入夭桃与繁李。乱花无数不知名,往往倚槛窥前楹。有时酒恶吐欲死,先生来约花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