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元均贬衡州兼寄元龙二首

送王元均贬衡州兼寄元龙二首朗读

先生英气盖区中,命与仇谋得老穷。
又见长身有家法,可辞短簿怒吾公。
石头路滑行能速,宣室归来语未终。
宛洛风尘莫回顾,直须留眼送归鸿。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送王元均贬衡州兼寄元龙二首译文及注释

《送王元均贬衡州兼寄元龙二首》是陈师道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王元均被贬谪到衡州,我写下了这首诗,同时寄给了我的朋友元龙。先生的英气遮蔽了整个区域,他命运多次与仇敌周旋,终于变得老朽和贫穷。然而,他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家风和品德,可以辞去短暂的官职而不生公愤。在回程的路上,他行走在滑溜的石头路上,速度敏捷,宛如宣室归来的君主,他的言语尚未结束。我劝他不要回头看洛阳的尘土飞扬,而应该直接注视着眼前的归鸿,送他离去。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对被贬谪的王元均的赞颂和送别之情。陈师道称赞王元均具有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品德,尽管他遭受了命运的挫折和敌人的陷害,但他仍然保持着坚定的道德准则和家风,不为短暂的官职而屈从于公众的愤怒。作者以石头路的形象形容王元均行走之速,暗示他的归程将如同宣室归来的君主一般庄严和威武,而他的言辞尚未结束,仍有更多的事情要完成。最后,作者劝告王元均不要回头留恋洛阳的尘土,而应专注于眼前的归鸿,表示自己将会一直目送他离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王元均的赞颂和送别,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佩和不舍之情。作者以王元均的英气和高尚品德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他不畏艰险、坚守原则的赞赏。同时,通过描绘王元均行走在滑溜的石头路上的形象,抒发了他回程的速度和庄重,暗示着他的归来将是庄严而有威武气度的。最后,作者劝告王元均不要回头留恋过去,而是应该专注于前方的道路,表示自己会一直目送他离去,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同时通过对王元均的赞颂和送别,传递了对友情和人格高尚的赞扬。整体氛围庄重而威严,展示了宋代士人对友谊和品德的重视。

送王元均贬衡州兼寄元龙二首读音参考

sòng wáng yuán jūn biǎn héng zhōu jiān jì yuán lóng èr shǒu
送王元均贬衡州兼寄元龙二首

xiān shēng yīng qì gài qū zhōng, mìng yǔ chóu móu dé lǎo qióng.
先生英气盖区中,命与仇谋得老穷。
yòu jiàn cháng shēn yǒu jiā fǎ, kě cí duǎn bù nù wú gōng.
又见长身有家法,可辞短簿怒吾公。
shí tou lù huá xíng néng sù, xuān shì guī lái yǔ wèi zhōng.
石头路滑行能速,宣室归来语未终。
wǎn luò fēng chén mò huí gù, zhí xū liú yǎn sòng guī hóng.
宛洛风尘莫回顾,直须留眼送归鸿。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诗文推荐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唒。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事多违谢傅,天遽夺杨公。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若无天下议,美恶并成空。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幽恨清愁几万端,故将巧笑破霜寒。落英收拾供骚客,秋菊从来不足餐。

旧岁连新岁,凉床又暖床。山川屏里画,时刻篆中香。畏垒安吾土,支离饱太仓。若教身再健,鹤背入维扬。

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诗书发冢功名薄,麋鹿同群岁月长。句里江山随指顾,舌端幽眇致张皇。莫欺九尺须眉白,解醉佳人锦瑟傍。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云日明松雪,溪山进冕风。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