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闻入杭赋寄

别后闻入杭赋寄朗读

柳洲寺下丝竹繁,苏小墓边风日暄。
天开十里水如镜,雨过六桥花欲言。
画船夜听孤山鹤,铁笛晓惊西竺猿。
归来相迟桃源上,为唱《竹枝》倾绿尊。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别后闻入杭赋寄译文及注释

《别后闻入杭赋寄》是元代陈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柳洲寺下丝竹繁,
苏小墓边风日暄。
天开十里水如镜,
雨过六桥花欲言。
画船夜听孤山鹤,
铁笛晓惊西竺猿。
归来相迟桃源上,
为唱《竹枝》倾绿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离别后作者在杭州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地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人在杭州的柳洲寺下,听到了丝竹乐声,感受到了和煦的风光。天空晴朗,十里水面如镜,雨过后的六桥上的花朵仿佛要说话一般。夜晚,画船上听到了孤山上的鹤鸣声,清晨,铁笛的声音惊动了西竺山上的猿猴。最后,诗人迟迟回到桃源,为了唱《竹枝》而倾倒绿色的酒杯。

赏析:
《别后闻入杭赋寄》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离别之地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词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

首先,诗词以离别为切入点,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声音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离别地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柳洲寺、苏小墓等地名点明了地点,丝竹繁、风日暄等描绘了离别地的生动景象。诗人在离别之后仍然能够感受到这些美好的景色和声音,表达了他对离别地的深深思念。

其次,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十分精细而生动。天空晴朗,水面如镜,描绘了十里水的宁静和美丽。雨过后的六桥上的花朵仿佛要开口说话,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活力。夜晚的孤山鹤鸣和清晨的西竺猿声,使得诗中的景物更加丰满和具体,同时也增添了一种寂寞和离愁的氛围。

最后,诗人的情感表达质朴而真挚。归来后,诗人相对较迟,但仍然回到了桃源。为了唱《竹枝》,他倾倒绿色的酒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艺术的热爱。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诗意和情感,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思考。

别后闻入杭赋寄读音参考

bié hòu wén rù háng fù jì
别后闻入杭赋寄

liǔ zhōu sì xià sī zhú fán, sū xiǎo mù biān fēng rì xuān.
柳洲寺下丝竹繁,苏小墓边风日暄。
tiān kāi shí lǐ shuǐ rú jìng, yǔ guò liù qiáo huā yù yán.
天开十里水如镜,雨过六桥花欲言。
huà chuán yè tīng gū shān hè, tiě dí xiǎo jīng xī zhú yuán.
画船夜听孤山鹤,铁笛晓惊西竺猿。
guī lái xiāng chí táo yuán shàng, wèi chàng zhú zhī qīng lǜ zūn.
归来相迟桃源上,为唱《竹枝》倾绿尊。

陈基诗文推荐

落日湖头舣画船,买鱼沽酒不论钱。共过天下登临地,却忆官家全盛年。绿水映霞红胜锦,远山凝黛淡如烟。相携此夕干戈际,一听笙歌一慨然。

高侯别我钱塘去,雨暗江城秋欲暮。忆从倾盖楚公门,握手论交如有素。羡君家世为牧守,出典方州人爱慕。楚公宾客君最先,日把诗书佐神武。折冲师旅文字间,饮马长...

参军过我夷白庵,为言廊庙高岩岩。故人谁为国柱石,临川先生危大参。猥蒙问及且见讶,十载尺书无一缄。忆昔相从客燕赵,削去崖岸无猜嫌。辱陪五更佐三老,劝讲《...

绣纹刺绮春纤长,兰膏鬌鬓琼肌香。芳年艳质媚花月,三三两两红鸳鸯。翠靴踏云云帖妥,海棠露湿胭脂朵。冶情纷作蝶恋春,新曲从翻玉连琐。画堂银烛天沉沉,扬眉一...

平湖秋色晓苍苍,鼓枻声传浦溆凉。鸿雁欲来天拍水,蒹葭初老露为霜。菊荒甫里人何在,鲈入松江兴转长。不用临流重怀古,苇花菱叶满沧浪。

为惜春光一半过,如渑美酒泛金波。共知此会情偏重,独恨平生饮不多。鼓瑟欲终仍缓节,投壶才罢即高歌。却怜燕子楼中客,苏小桥边奈乐何。

佳人织锦深闺里,恨入东风泪痕紫。三年辛苦织回文,化作鸳鸯戏秋水。秋水悠悠人未归,鸳鸯两两弄晴晖。料应花发长安夜,不见闺中肠断时。

柳洲寺下丝竹繁,苏小墓边风日暄。天开十里水如镜,雨过六桥花欲言。画船夜听孤山鹤,铁笛晓惊西竺猿。归来相迟桃源上,为唱《竹枝》倾绿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