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注释
①卷:一本作“卷舒”。
②断:一本作“短”。
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鉴赏
《木兰花慢》,唐教坊曲,从双调《木兰花》演变而来。《乐章集》入“南吕调”。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七平韵,为定格。还有前片四平韵,后片六平韵的,系慢调变格。此词为定格。
“翁五峰”,即翁宾旸,福建崇安人,或言钱塘人。“江陵”,在湖北省。贾似道督师湖北,翁为贾之幕客,所以有江陵、鄂渚之游。
“送秋”两句述送别。两句是说:秋云滚滚,密布万里,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峰去江陵前线,所以布下重云劝阻,但是就算是晴空万里,现在我们也无心去欣赏了。“叹路转”三句,设想五峰旅途劳累。嗟叹五峰为了赶赴前线去必须走偏僻的小路,行旅中的营垒也简陋得像燕子窝那样狭隘;每天赶路,又事务繁忙,一定会使他凭空添上满头白发。“愁侵”三句,点五峰赴江陵的任务。“庾尘”,露天储粮处,称作“庾”;“尘”,即糠尘也。战时军中粮食只能露天堆放,便于搬运,这次翁五峰从旱路赶赴江陵,就是押运一批军粮。此言他因为任务重而愁白了头,但他认真监督,并且亲自参加搬运粮草,所以连双袖沾满糠尘也管不得。这种艰苦的军旅生活,即使积军功被封为像韩信那样的淮阴侯,也不会使人羡慕,因为这是劳苦功高理所应得的赏赐啊。“一醉”两句,述眼前送别宴。言宴中摆上来吴地的当令名菜:莼丝羹、鲈鱼脍,以期一醉,并劝五峰说:你难道能忍心抛下这儿傲霜的菊花圃、葱郁的松树林,任其荒芜,不管而去?两句用张翰思乡、陶潜归隐的典故,希望五峰不要慕恋功名,早日归来,再享田园之乐。上片送别时联想、感叹。
“离音”三句,即景生情。此处是说:西风吹落梧桐叶,这簌簌的落叶声,不但在哀伤秋天的无情,也是悲叹五峰即将别离啊!“向暮江”四句,别情难离。言词人今在江边送别五峰,不觉已到了天色灰暗的日暮时分,见鸿雁飞踪渺渺,想到他俩分别在即,今后天各一方,音讯渺茫,不由得泪沾胸襟。“四弦”两句,席上畅论今古。“四弦”,即琵琶。“杨琼”,似指唐宋时爱国名将杨延昭、秦琼,这里借喻翁五峰。宴席至晚未散,且有琵琶声声,哀诉似语,用以侑酒。词人希望五峰能像秦琼、杨延昭一样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两个人谈起往事,一直可以追溯到贫寒之交的年代。由此可见吴、翁两人并非泛泛之交。“争似”两句,转而叙另一次宴会,作一对比。此处是说:这一次匆匆筹办的送别宴,怎能比得上有一回岁末在杭州西湖边梅树下的寂静处,大家交盏同饮时那样的自在快乐呢?下片悲别离,叙友情。
周密《浩斋雅谈》卷下:“翁孟寅宾旸尝游维扬,时贾师宪(似道)开帷阃,甚前席之。其归,又置酒以饯。宾旸即席赋《摸鱼儿》,师宪大喜,举席间饮器凡数十万,悉以赠之。”相比之下,梦窗与似道就只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所以能洁身自好也。
木蘭花慢·送翁五峰遊江陵注釋
①卷:一本作“卷舒”。
②斷:一本作“短”。
木蘭花慢·送翁五峰遊江陵鑒賞
《木蘭花慢》,唐教坊曲,從雙調《木蘭花》演變而來。《樂章集》入“南呂調”。雙調,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韻,後片十句七平韻,為定格。還有前片四平韻,後片六平韻的,係慢調變格。此詞為定格。
“翁五峰”,即翁賓暘,福建崇安人,或言錢塘人。“江陵”,在湖北省。賈似道督師湖北,翁為賈之幕客,所以有江陵、鄂渚之遊。
“送秋”兩句述送別。兩句是說:秋雲滾滾,密布萬裏,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峰去江陵前線,所以布下重雲勸阻,但是就算是晴空萬裏,現在我們也無心去欣賞了。“歎路轉”三句,設想五峰旅途勞累。嗟歎五峰為了趕赴前線去必須走偏僻的小路,行旅中的營壘也簡陋得像燕子窩那樣狹隘;每天趕路,又事務繁忙,一定會使他憑空添上滿頭白發。“愁侵”三句,點五峰赴江陵的任務。“庾塵”,露天儲糧處,稱作“庾”;“塵”,即糠塵也。戰時軍中糧食隻能露天堆放,便於搬運,這次翁五峰從旱路趕赴江陵,就是押運一批軍糧。此言他因為任務重而愁白了頭,但他認真監督,並且親自參加搬運糧草,所以連雙袖沾滿糠塵也管不得。這種艱苦的軍旅生活,即使積軍功被封為像韓信那樣的淮陰侯,也不會使人羨慕,因為這是勞苦功高理所應得的賞賜啊。“一醉”兩句,述眼前送別宴。言宴中擺上來吳地的當令名菜:蓴絲羹、鱸魚膾,以期一醉,並勸五峰說:你難道能忍心拋下這兒傲霜的菊花圃、蔥鬱的鬆樹林,任其荒蕪,不管而去?兩句用張翰思鄉、陶潛歸隱的典故,希望五峰不要慕戀功名,早日歸來,再享田園之樂。上片送別時聯想、感歎。
“離音”三句,即景生情。此處是說:西風吹落梧桐葉,這簌簌的落葉聲,不但在哀傷秋天的無情,也是悲歎五峰即將別離啊!“向暮江”四句,別情難離。言詞人今在江邊送別五峰,不覺已到了天色灰暗的日暮時分,見鴻雁飛蹤渺渺,想到他倆分別在即,今後天各一方,音訊渺茫,不由得淚沾胸襟。“四弦”兩句,席上暢論今古。“四弦”,即琵琶。“楊瓊”,似指唐宋時愛國名將楊延昭、秦瓊,這裏借喻翁五峰。宴席至晚未散,且有琵琶聲聲,哀訴似語,用以侑酒。詞人希望五峰能像秦瓊、楊延昭一樣建功立業保家衛國;兩個人談起往事,一直可以追溯到貧寒之交的年代。由此可見吳、翁兩人並非泛泛之交。“爭似”兩句,轉而敘另一次宴會,作一對比。此處是說:這一次匆匆籌辦的送別宴,怎能比得上有一回歲末在杭州西湖邊梅樹下的寂靜處,大家交盞同飲時那樣的自在快樂呢?下片悲別離,敘友情。
周密《浩齋雅談》卷下:“翁孟寅賓暘嚐遊維揚,時賈師憲(似道)開帷閫,甚前席之。其歸,又置酒以餞。賓暘即席賦《摸魚兒》,師憲大喜,舉席間飲器凡數十萬,悉以贈之。”相比之下,夢窗與似道就隻有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所以能潔身自好也。
“忍教菊老松深”出自宋代吴文英的《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rěn jiào jú lǎo sōng shēn,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平。